深度观察:日本卡哇伊文化的治愈力

发布时间:2022-06-28

无论是Hello Kitty、精灵宝可梦、小丸子,还是熊本县吉祥物熊本熊,日本出产的卡通人物一直风靡全球,触动万千少女,吸引人们消费在这些可爱公仔身上。究竟这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如何炼成?我们又为何对他们无法Say No?原来,可爱不仅是一种心理感觉,更有生理根据,并涉指当时的社会文化,是综合多方面所构成的现象。

深度观察:日本卡哇伊文化的治愈力

可爱的日语发音为人熟悉:「卡哇伊」(可爱い),这词盛载着复杂的意思,一方面令人意想到甜蜜的感觉和行为,同时又会让人联想女性可爱且性感的穿搭风格。为了「卡哇伊」,人们热衷花钱,像熊本熊,推出两年带来了近1200多亿日元收益,有报道指它更超越了三丽鸥公司(Saniro)的Hello Kitty,成为日本认知度第一的吉祥物。但是,推出40多年的Hello Kitty吸金能力丝毫无减,单在2015年就创造了逾40亿美元的利润。「卡哇伊」市场如此庞大,不禁让人问:什么是可爱?

深度观察:日本卡哇伊文化的治愈力

美国专栏作家Neil Steinberg撰文,探讨此问题。他先由70多年前,诺贝尔得奖者、动物行为学的奠基者Konrad Lorenz关于「婴儿图式」(Baby Schema)的论文说起。研究指出,我们对于「可爱」的认知印象源自婴儿的面部特征,如胖胖的面颊、大眼睛、微突的高额、小鼻、小下巴、有肉地的四肢等。这些特征均会唤起人类的爱、培育的欲望,令人想亲亲抱抱的冲动。Lorenz的理论不限于人类婴儿,当人看到小狗小鸭有这些特征,也会有同样反应。由此可见,可爱与否,并不纯属个人意见,更有生理阻碍。然而,由于Lorenz是纳粹德国战时的科学家,所以在20世纪,科学界因其立场背景没有重视他的成果。

直到21世纪,科学家才开始着手深入研究「可爱」。有实验显示,人在观看婴儿狗猫的可爱影像后,集中力会随之提升,更善于掌握动作技巧,有利细心抱着婴儿。又有研究指出,看见可爱动物会刺激大脑的快乐中心,释出多巴胺(Dopamine),令人快乐兴奋,就像做爱或食朱古力一样。

深度观察:日本卡哇伊文化的治愈力

按大众观点,女人一般比男人对可爱事物反应更大,这或可归因于照顾儿童的母性本能。此现象不禁令学者怀疑,可爱文化是糖衣毒药,无形中让女人保持幼稚、长不大的心态,无力反抗。于是,近年的实验试图将「可爱」与生理根据脱勾,转为探索会否有一种普遍的美学原则,能让没生命的物件变得可爱。

一份2012年由密芝根大学所作的研究就回应了上述问题,Sookyung Cho博士所给的答案是,细小、圆匀和光泽等都是设计可爱图案的决定性因素。她另一个发现更有趣:韩国、美国对可爱的观感不同,可爱也有文化地区因素,而日本就是很有意义的案例。

日本是「卡哇伊」的出产大国,在日本,你不时都能看到人们的背包手袋上扣有卡物人物的扭蛋公仔、吉祥物的锁匙扣,包括熊本熊。熊本县大部分地方为农地,在6年前无人问津,连居民也认为该地难成游人热点。但在2010年,当JR延线到熊本,县政府邀请设计师创造出熊本熊,这只极受欢迎的「在地吉祥物」就马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令到熊本县人气急升。

深度观察:日本卡哇伊文化的治愈力

要数熊本熊的成功原因,绝对不能只靠其外表,更需要天时地利,以及可爱的「治愈力」。探讨Hello Kitty全球化现象的人类学教授Christine R Yano指出,可爱有抚平人们伤痛的作用,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,「当社会需要治愈,就会向亲切的东西寻求慰藉。那些亲切的东西,又在可爱之中」。就如911事件后,Teddy Bear慰藉救援后有心理阴影的消防员,熊本熊也是正能量的来源。Neil Steinberg指出,4月熊本县7级大地震后,人们急于询问熊本熊去向,焦躁地担心熊本熊的安危,其实是因为熊本熊的可爱存在人们心底是莫大的治愈。

地震后3星期,熊本熊复出,到避难所探访灾民。男女老幼一看到它,就如看见英雄,疲累和伤感顿时消失,笑逐颜开。小孩子即时蜂踊而上,拥抱熊本熊,就像一切灾难都不曾发生。「可爱」,不仅出于生理作用,更极具治愈力,是快乐之源,甚至改变人生态度。

上一页12下一页